随着矿井开采范围逐步向纵深转移,为提高矿井生产物料运输能力,寺河煤矿二号井破解难题,精准施策,不断优化矿井辅助运输系统衔接、提升运输效率,确保实现快捷、安全、高效运输。
装备升级“提速度”。为解决掘进工作面使用的履带式柴油机车维修困难(井下无检修车间)、维修费用高、运输效率较低等问题,该矿对现有无极绳绞车进行技术改造。根据设备到矿情况,逐步将大巷无极绳绞车软启动全部更换为变频器,提升各部无极绳绞车运输速度,由目前的1m/s 提升至1.3-1.5m/s,缩短了运输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该矿还将通过加快老旧矿车更新换代速度,逐步减少车辆类型,从根本上解决因车辆混编造成的辅助运输隐患的问题。
完善系统“提效能”。针对运输设计不到位,大巷车场与小巷车场无规范设计等问题,该矿在矿井中长期规划及盘区设计、工作面设计前明确对辅助运输系统的要求,在各盘区轨道大巷与顺槽巷道交叉口铺设甩车场,方便沿线采掘队组材料设备的运输及安装;在盘区轨道巷各部无极绳机尾增设车场,增加盘区运输系统容量;在地面3#风井施工直接通向井下轨道运输大巷的下料通道,将井下建设需要的沙、石子直接由下料通道下井,降低运输距离及缓解副立井下物料压力。
优化流程“提效率”。该矿在现有分盘区运输的基础上,细化井上分装、下料环节管理,以各部无极绳运输能力为基准进行各盘区车辆编组,最大限度发挥各部无极绳运输能力。严格执行井下材料到位交接管理,充分发挥各巷口车场功能,减少专业运输队组周转等待时间,提升盘区内运输效率,加强各采掘队组与运输队的配合协调,确保在车辆接收及装卸车环节的工作及时高效,提升盘区内车辆周转运行效率。
建强队伍“提素质”。该矿以辅运系统改造和智能化辅运系统建设为契机,着力打造一支人员精、素质高、善操作、懂维护的专业化运输队伍。通过补充运输队岗位操作人员、提高运输队人员专业化水平,确保所有操作人员可熟练操控矿井各类主要运输设备,在重点工程运输人员紧缺时期,运输队人员全部从事专业运输设备操作岗位,适当调配其他非专业队组人员补充运输警戒等辅助性岗位人员缺口。在此基础上,该矿增加运输队机电检修人员及轨道维护人员数量,同时开展检修人员素质提升活动,借鉴智能化综采工作面项目人才储备经验,根据矿井智能化运输系统建设维护需要,重点培养一批懂维护、会操作的复合型运输专业人才。
一直以来,寺河煤矿二号井高度重视辅助运输工作,通过改造运输设施等一系列举措,积极在提升运输方式上想办法破难题,有效提升了轨道运输和无轨运输效率,实现辅助运输由原日均下料25车左右提升至现日均60车左右,上车数由原日均30车左右提升至现日均40车左右,辅助运输系统整体上下料翻了1倍,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运输水平,为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