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乐鱼在线 - 正文

以记者之名 赴时代之约

打印本页

字号:

日期:2023-11-08

来源:晋能控股集团网站

  以记者之名 赴时代之约

  记者,心载千秋,笔传八方。记者,肩负使命,承载重托。

  记者,用笔书写人间冷暖,用镜头记录社会万象。他们深知脚下沾有多少泥土,笔端就会积淀多少深情,镜头就会容纳多少天地,报道就会流淌多少动人的故事。

  今天,是第24个中国记者节。让我们一起看看那些忙碌的身影,听听他们真挚的心声,了解他们背后的艰辛……

                                                           ——编者

脚下有泥 心中有光 肩上有担当

晋能控股日报社 刘佳

  记者,去伪存真坚守初心,风雨无阻记录时代,只为将新闻现场的真实呈现给更多读者和观众。多年来的记者职业经历,使我深刻感受到脚下有泥,心中有光,肩上有担当。

  持续充电是作品与时俱进的动力源。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在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用先进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并通过这些新思想新要求,引领报道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促进业务和思想的双提升。在工作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定位、牢记责任,实干担当、锐意进取,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成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中的一员。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要想做好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就要俯下身子,深入基层,真切反映在田间地头和工厂车间所察的民情、所访的民意,真情实感地推出有思想、高品质的作品,讲好身边故事,将正能量传播到千家万户。

  高质量编校让身边新闻更出彩。成稿编校需要在很短的时间段进行深加工,每一次编辑,都要反复思量输出的信息,从文字到图片的甄选,从稿件位置到版面占比的认真考量,只为能呈现主题明确、真实准确的新闻报道。在校对过程中,字斟句酌是常态,记不清多少次窗外繁星点点,电脑前的编辑们仍在讨论哪个用词更加准确,只为确保文章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不会给读者带来困惑。

  如今是人工智能兴起的时代,人工智能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挑战悄然而至。智能化写作、智能化编辑的出现意味着我们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这就需要我们改变新闻报道的方式和形式,并为受众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新闻服务。

  一路走来,有收获,有感动,还有通过不断充电获得的奋进力量。我们穿梭在新闻现场,与时间赛跑,用镜头记录,见证着这个时代的巨变。

在挑战中成长 在感恩中前行

晋能控股电视台 邓雷

  当前,集团公司正以新气象、新作为谱写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综合能源企业集团新篇章,作为一名新闻记者,能够参与其中,用镜头聚焦、用笔头记录,见证企业改革发展一步步迈上新台阶,实现大发展,我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记者这个职业具有很强的挑战性,在企业新闻宣传报道中,更多的是面对矿井、车间等场景,这就需要我们深入现场,了解企业的运行状态以及职工的工作状态。在井下一线,我记录了矿工的工作环境和付出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他们对于生活的愿望和憧憬,体会到了科技给企业带来的发展动力。这些细节让我深感责任重大,也对岗位多了一分热爱。

  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话题。在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中,我曾经采访过一名安全生产负责人,他告诉我,安全生产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对职工最基本的保障。在采访过程中,企业对于安全生产责任的一丝不苟,对于社会责任的勇于承担,让我内心深受感动。我要用自己的笔和镜头记录企业的发展和变化,努力宣传报道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让晋控故事传遍千家万户。

  新闻报道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需要采访、摄影、编辑等多个环节的密切配合,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如何协调团队工作,也收获了珍贵的友情和信任。

  新闻媒体是党的喉舌,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肩负着传递信息、引导舆论、弘扬正义的重要使命,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对企业的热爱、对作品质量的执著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手捧地心故事 传递矿工精神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 周娜娜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在记者岗位上已经7年了。还记得第一次跟随前辈深入一线采访时,手中设备带来的那份骄傲和自豪;还记得第一次采访刚上井的矿工时,他们眼眸中的那份执着和坚韧;还记得在疫情期间,我们冲在卡口一线,体验别样的元宵佳节……

  记者这个行业带给我的永远是新鲜和未知的领域。我深知,作为一名记者,使命重大。我们要将一线和基层的声音传递出去,让新闻更加有温度、有灵魂。

  “为什么会选择一个人坚持着清理1000多辆矿车的杂物?”“没啥,就是想着能多装点煤来报效祖国。”在老矿故事采访中,我被老党员陈庆功8年如一日清理矿车的坚守感动。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专题报道里,我被采煤二队党员们破难题、过构造,争先恐后讲奉献所感动。

  “要干咱就干出个样子来。”活动现场,我被青年岗位能手焦志鹏那双骨节分明、手纹皲裂、怎么洗也洗不干净的手所感动。

  …………

  越基层越震撼,只有走进他们,才能了解他们;只有深入他们,才能更加明白一名新闻记者身上肩负着的使命。记者这个职业并不是光鲜亮丽的。网上有人这样调侃记者:“地球不爆炸,记者不放假;宇宙不重启,记者不休息;记者不在新闻现场,就在赶往新闻现场的路上。”是的,这个职业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常常需要加班加点。

  有想过放弃吗?有。文章推送点击量差的时候,稿子写得深度不够的时候,刚到家一个电话说有临时任务需要回去加班的时候……但当我走进基层、赶到现场时,才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这个环境。记者这个职业标签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了我的身上,因为这里有太多值得讲述的故事、太多值得关注的人物、太多需要传达的声音。

  在7年的记者生涯中,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收获的是更多的感动和成长。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奔跑在这条路上,传递企业更多的温暖和正能量。

我是“记者” 永远在路上

晋控电力 刘红润

  时光荏苒、匆匆而过,今年是第24个中国记者节,也是我专职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第24年。回想自己24年如一日的坚持,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关于学习。有人把记者称做“杂家”,样样都懂。比如机组容量和发电量的单位千瓦时和千瓦,一字之差缪之千里;比如现货、中长期等专业名词;比如常用诗词歌赋……在工作中,需要不断储备,广泛涉猎历史类、经济类、哲学类等知识。多年来,我把每一次采访都当成拜师学艺的机会,走进生产一线,以群众为师,向高手求教,在采集新闻线索的同时,弥补自己的不足,使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关于采访。2019年春天,我到公司旗下的织女泉风电场采访,在聆听过程中,我曾几度落泪——“面对村民阻工,长达5个月工期停滞不前,我下跪了4次。男儿膝下有黄金。都50多岁的老汉了,图个啥?就图挺起胸膛说:‘我们煤矿人也可以做电力,而且做得更好!’”“重车陷进泥雪里,大家二话不说,脱下棉大衣铺成新的‘路基’,寒风呼啸,雪花飞舞,震天的号子响彻夜空。”每一次到基层,都不是单向采访,还是一种反向教育,在这种共情共鸣中,我收获了感动,汲取了力量。今年春夏之交,随着企业经营业绩逐渐好转,我针对公司所属各火电企业的亮点,制定了系列报道采访计划,扎根基层,脚踩“泥土”,以大修现场、民生保供、智能煤场等为题材,讲好企业故事,传播企业声音。

  关于写作。其实每次写作都是一个燃烧心血的过程。多年来,我养成了枕边备笔和笔记本的习惯,半夜,灵感骤至,霍然坐起,抓起纸笔,伏案速写。而后,又进入下一轮构思……24年来,我品尝过“永远在路上”的酸甜苦辣,也习惯了“永远在路上”的紧迫,我会一直走下去,聆听、记录、发声,为新闻而生、为生命而歌、为发展而行。

坚守初心使命 珍惜职业荣耀

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贾梦琦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集团公司第一批新闻宣传工作培训,系统性地接受了新闻采写、摄影技巧、宣传策划及舆情引导等业务培训。学成归来,恰逢主题教育如火如荼进行,我便积极投入到主题教育日常信息整理报送、简报编写以及新闻宣传报道的工作中去,将所学所思所悟应用于具体实践中。

  在我看来,作为新闻战线的一员,做好主题教育新闻宣传工作,首要前提是深刻理解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准确把握主题教育的着力重点和预期目标。要主动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多悟一分。其次是增强新闻敏感性,突出宣传重点。在日常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过程中,密切关注学习研讨、调查研究、检视整改等各项工作,寻找宣传切入点。在主题教育简报编写工作中,注重挖掘典型案例,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宣传报道的组织实施中,紧扣主题教育时间节点和任务安排,突出理论学习热情高涨、调查研究扎实推进、民生实事务求实效等重点亮点,进行典型推广,强化示范引领。

  新闻工作者比其他职业更特殊,需要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完美结合。我们扛着长“枪”短“炮”,奔波于不同的事件现场,脑海中构思着一幅幅画面、一段段文字,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记录着每个稍纵即逝的瞬间。

  纪伯伦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一是创造,一是传播。愿我们脚下有泥,心中有光,以梦为马,守正创新。切实增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牢牢把握“七个着力”重大要求,坚守初心使命,珍惜职业荣耀,在新征程上展现新闻工作者的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