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张年轻的脸庞,有着共同的梦想——努力成为一束光……
初冬的阳光暖暖地洒满大地,金色的光芒洒在轩岗煤电公司机修厂六个年轻坚定的脸庞上,他们带着资料、标尺,边走边探讨着一个技术改进方案,他们与工作融为一体的样子,令人动容。
那就是青春的模样!
青春就要勇敢挑战!
2014年8月,李钰从山西科技大学毕业,分配到了轩岗煤电公司机修厂,他在铆焊车间、液压车间,逐步轮岗体验焊工、铆工的工作流程,也和厂里的师傅们都渐渐熟稔起来。
“来这9年了,前些年一直做学徒,也没有可以上手项目的机会,今年公司打破大锅饭,机修厂分灶吃饭,也给我们这些年轻人提供了发展的机会,首次接到项目的我特别兴奋,经常会乐此不疲地和大家一起加班到深夜。”说起自己参与的项目,李钰的眼睛亮了起来,他打开电脑展示着一张张精心绘制的图纸。
2023年7月下旬,机修厂接到需要改进5800前探梁护帮板的项目,按照公司主要领导和机修厂技术团队的方案要求,李钰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一次次跟随宫雪菊工程师赴总库、同基煤业,认真了解公司现有带护帮板的750支架,研究其结构和设计原理。每次调研完后,他总是第一时间伏在电脑前,一笔一画地认真绘图。那段时间,宫雪菊工程师不断对图纸的关键点进行修正,铆焊车间主任田崇科也不停地在车间配合李钰修改实物。第一次方案出来后,又经过多次修改角度、尺寸,李钰终于绘制出了令整个团队满意的图纸。
“站在改进后的5800前探梁护板车间,我确实有按捺不住的激动,内心油然生起一种自豪感和满足感,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次挑战自我的机会。”说起自己参与的项目,李钰显得无比激动。
挑战无处不在,而直面挑战的勇气则来源于大家能够联手面对困难。铆焊车间内焊花飞溅,光线时暗时明,李钰的搭档杨成伟蹲在地上正来回测量横面侧面的各种尺寸,李钰则快速地记录着数据,他不时蹲下身子和杨成伟讨论测量的最佳方法。此时,车间的设备配件都在静静地等待着这群年轻人“给予”它们重生的机会。
在谈到工作感悟时,杨成伟站起身来笑着说:“我是机械专业与自动化专业科班出身,企业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公司用机制推动降本增效,机修厂用行动落实提质增效,到了我们这一层,核心工作就是迎接挑战,一心一意进行技术创新,更好地体现自我价值。”
此刻,窗外阳光明媚,青春的光芒洒遍机修厂每一个角落。此情此景,有一种感慨涌来:价值,要在挑战中实现!

青春就要“干”与“钻”
奔涌热血的青春总是别样的精彩。
说起下井,多数人以为机修厂的技术员是不需要下井的,但事实恰恰相反,为了解各类大型设备的工作参数,杨成伟一周内至少有3次,和庞伟杰以及科长杨子谦一起下井测绘。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见的设备多了,思考深度就有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得到提升。一次,设备入井了,但是端头支架因为巷道地形情况特殊而被卡,当时技术部的科长杨子谦正在带队测量,他们仔细询问工作人员,巧妙提出了将端头架前后支柱进行更换,挪移到位之后再更换回来的办法,为生产矿井现场解决了运输“瓶颈”。
“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安全生产的后备力量。”六个人中最腼腆的一个人就是庞伟杰,他也是生产科唯一一个采矿工程专业的技术员,也是科里下井最多的一位。
“上次我和杨成伟合作修改的‘马鞍架’就是外出学习后带回来的灵感,小杨下井时喜欢问井下工人设备使用的利弊,工人们讲了之后,他回来便和我一起测绘皮带机尾,设计了能够固定皮带的‘马鞍架’,‘马鞍架’的使用增强了皮带机尾架的耐压度,延长了皮带机尾的使用寿命。”
说起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内蒙古民族大学毕业的张延坤接过话:“上次咱们改造的液压支架千斤,工人们都说很不错呢。”
看似简单的设计,其实背后凝聚着他们无数次绞尽脑汁与不懈尝试,设计图纸、量距离、车间车料……反复的实验、测量之后,在未动任何结构的前提下,张延坤、樊瑞敏、庞伟杰等几位年轻的工程师对液压支架尾梁千斤、插板千斤进行了内注式的改造,不仅延长了千斤的使用寿命,减少了井下尾梁千斤、插板千斤的更换次数,更是降低了井下工人的劳动强度。
“还有舌板拨链器。”张延坤抢先说,“舌板拨链器是个很容易损坏的配件,往年我们都是谁家井下坏了就给谁家更换,现在我们未雨绸缪,入井登记了井下所有舌板拨链器的型号,回来后制图、做备件,保证了矿井不因此停产。”
“DJ1000的废皮带撤回来后太可惜,我们自制了皮带剪切机,裁掉了皮带两边磨损的部分,留下了中间完整的皮带还可以用在DJ800皮带机上。”聊起修旧利废的工作,大家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春去冬来,他们在细碎的时光中坚守着技术人员的使命,丰盈着每一段忙碌的时光,又在每一份成功的喜悦中收获着成长的甜蜜。
果然,你如何对待工作,工作便会如何回馈于你!

热血奔涌才是青春的底色
但凡回收到机修厂的每一台设备、每一条皮带,甚至每一颗螺丝,从来都会展现它们的再生价值。人亦然。
参加工作时,樊瑞敏绝没有想到,自己会是技术部唯一的女技术员。
2014年9月份,樊瑞敏从运城学院毕业,刚来时在机加工车间当学徒,聪明伶俐的她被工程师宫雪菊一眼就瞅中,2个月后,樊瑞敏调入技术科,负责办理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相关工作。
“我是六个人当中在生产科呆的时间最久的一个,我自己比较喜欢这个专业,也愿意花时间去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樊瑞敏捧着一本砖头厚的设计手册,手册的书皮已经翻得有些脱落。“我以前的老科长说过,精细的东西是必须查手册的。这5本手册就是我的神功秘籍。”
走出去才能引进来。今年以来,技术科的六个人先后参观阳泉华越、太原煤博会,参加山西省职业技能大赛、低压电工作业培训、内审培训,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不同大小的齿轮配合,能够改变传递的旋转速度,我们这个团队的每个人就是大小不一的齿轮,李钰画图的空间感好,科长杨子谦的综合能力强,下矿测绘时我和科长配合的时候比较多些,该量哪些关键性的尺寸,我们默契度高,也能达到最佳的工作效果。”
科长杨子谦说:“小樊脑瓜子好使,我们大家伙都乐意把她拉进每一个项目,共同探讨技术难点。”
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最好的同事关系就是相互成全。
“运回机修厂的设备多数都是‘生病’的,为了让这些废旧损坏的设备焕发新生,我们经常会一起盯着一个设备,去讨论它怎么能够重新上岗。”别看科长杨子谦长着一张娃娃脸,说起话来却有板有眼,“困难时常会有的,凭着我们这股钻劲,有困难反而有挑战,能激活兴奋点,没有什么事情能难倒我们。”
公司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建议DSJ80皮带输送机的机头架整体上更换永磁滚筒,为了能够设计出更优的方案,樊瑞敏多次跟随工程师宫雪菊前往焦家寨矿了解具体情况,根据矿方提供的方案,樊瑞敏结合皮带机重新设计,加宽、固定,顺畅过渡皮带,目前这项设计已经接近尾声。
“我们的工作属于技术性的,每天打交道的都是各种数据和业务知识,偶尔会感觉枯燥。”杨子谦微微一笑,“但是我们工作氛围好,大家一起齐心协力,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反而更加融洽,更有乐趣,更有力量。”
奔涌的青春气息,再次扑面而来。青春,是用来奋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