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河矿以“136”安全管理模式为统领,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达标建设为主线,以班组建设、“三违”整治为重点,不断提高矿井预防和应对各类安全事故的能力。
严抓标准管控 畅通安全“脉络”
该矿以“岗位达标、动态达标、矿井达标”为目标,充分利用上级督导、矿井互检等方式,将辨识管控岗位作业风险和排查治理作业过程中的隐患为工作重点,从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地测、从业人员素质等多个领域入手,采取机构培训、单位内部培训等方式,推动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在做好培训的基础上,该矿按专业、岗位制定完善井下生产、辅助及地面主通风机房、压风机房、提升机房、变电站等重点部位、要害岗位的作业流程标准,通过建立“一岗一清单”、推行“岗位区域负责制”等措施,明确固定和动态岗位责任达标范围及要求,将责任区域明确到班组、细化到岗位,全力推动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水平再提升。
“在做好监督的基础上,我们还依据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相关标准,充分考虑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以及应急处置等方面要求,组织技术人员、队组管理人员、班组长及老职工对分管岗位作业流程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把标准养成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该矿生产技术管理部标准化负责人李俊明说。
聚焦班组管理 激发安全“细胞”
该矿充分发挥班组长管理作用,由班组长进行接班现场安全确认、班中安全巡查、交班安全评估,提前分析作业现场可能存在危险因素以及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并对作业过程中重点环节、关键工序进行动态监控排查,及时治理现场隐患。同时,当班完工后,对作业区域的安全和工程质量进行复查和验收,确保不留隐患。
为保证现场施工安全,该矿以班组现场管理、风险管控、隐患排查为抓手,严格执行班中“三步”工作法,进一步强化现场管理,把握安全管理关键,实现作业现场无重大隐患、无严重“三违”、无人身事故,全力保障安全生产。
防微杜渐除“违” 牢植安全“基因”
为进一步提升干部职工反“三违”意识,该矿立足自身实际,以事故案例为基础,结合各业务系统分工,针对重点工程、变化作业中存在的重大隐患,以及系统内的“三违”管控等方面,进行查摆问题、列出清单、明确责任人、限定期限、跟踪落实等一系列安全举措,全面落实“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业务保安职责。通过单位自学、外部授课等方式,不断加强对干部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将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新员工、经常性违章人员作为反“三违”教育培训重点,并在培训过程中广泛收集职工建议,坚决消除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