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社公司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以“让山变绿、让水变清、让天变蓝”为目标,实施矸石山治理、污水处理、危废治理等环保工程,推动企业绿色转型。
加强矸石山治理 让山更绿
作为全省53个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试点示范工程之一,上社公司以绿色发展为导向,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将矸石山变成绿色屏障,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重提升。
“多年来,由于矸石综合利用率较低,大量矸石堆放于露天场地,形成了矸石山。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且矸石堆放没有进行科学规范设计,容易出现滑坡、塌陷等一系列问题,治理难度较大。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公司一方面通过对矿区矸石山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进一步规范矸石堆放。另一方面积极解决煤炭开采带来的地表塌陷、沉裂、植被破坏等生态问题,最终实现煤炭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该公司工会主席介绍道。
上社公司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山西晋秀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大地民基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策划,制定了矸石山治理方案。通过采用“矸石分层平整碾压堆砌-矸石整形-矸石封闭覆土-横向截水沟砌筑-植被种植恢复-植被养护-生态环境监控监测”治理模式,将矸石挖运、回填、覆土分层碾压、削坡整形,修整成梯田状。各层间设置马道,修建竖向、横向排水沟,并覆盖植物种植土,种植植物30余万株。经过一番“梳妆打扮”,总面积12.7万平方米的矸石山区域,披上了11.3万平方米的“绿衣”,现在已经成为了企业的“后花园”。
加强污水处理 让水更清
为有效减少煤矿污水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完整性和稳定性,上社公司聚力绿色低碳转型,以智能化发展为导向,实施矿井污水处理站提标扩容改造工程,实现了管理信息化、技术现代化、设备自动化,加快发展绿色新质生产力。
走进改造后的污水处理站,崭新的提升泵站、预沉调节池、生化池、综合净化间、污泥脱水间、浓缩池、巴氏计量槽、在线监测室……干净整洁,有序作业,然而在6600平方米的现代化场地中,却看不到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
该公司污水处理站改造后运用了智能化、自动化操控系统,工作人员在矿井水处理中央控制系统操作间,仅用一台电脑即可远程智能操控完成工作。轻轻点一下鼠标,矿井水便会经过提升池、预沉调节池、化学氧化池和二沉池、高密度沉淀池、石英砂过滤、活性炭过滤、反渗透系统、消毒回用等一系列流程处理。虽然操作简单,但污水处理效果却丝毫不打折扣,出水水质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中Ⅲ类标准,经过处理的水全部用于井下防尘、矿区绿化、洒水降尘、原煤洗选等,真正实现了水资源充分循环利用。
“提标改造后,目前各系统、设备已正常投入运行,矿井水处理量达2000m³/d,深度处理规模达1000m³/d,污水处理效率和资源化利用率有了明显提高。”污水处理站负责人说。
加强危废治理 让天更蓝
上社公司作为煤炭开采企业,坚持贯彻落实我国危险固体废弃物处理相关法律法规,新建标准化危废库,有效保障了危废物资的储存、处理和调运安全。
该公司新建标准化危废库依托全国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入库电子台账管理,通过在线联单,完成危废源头、过程收集、贮存、运输、末端处置全过程闭环式管理,真正做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全程留痕。通过在危险废物表面张贴来源、种类、重量、形态、危险特性、有害成分等信息的“身份证”标签,随时监测危险废物超期、超量贮存等问题,当检测到类似问题,危险废物监管平台就会自动预警。在信息系统的“加持”下,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管理日益精细化,也为危险废物安全合规处置上了“保险”。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后的危废库库容面积相比改造前增加了三倍,库内设置了废乳化液、废油脂、废油桶、废油漆稀料桶、废电池、废手套废棉纱六个存放专区,危废品按照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干湿程度分区摆放。库房四周及地面还铺设了环氧树脂防渗层,新增了库房照明、通风、通信、监控等系统,增添了标识标牌、消防器材、防渗漏托盘等设施,有效防止废物泄漏、外溢和扩散,实现了危险废物库房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危险废物在储存、转移和处理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