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沁水煤田北部百米井下,有这么一群人,每天全副武装,身背瓦斯检测仪,在“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9号和15号采掘工作面及条条巷道间穿梭巡查。他们踏遍角角落落,查通风、查瓦斯、查“毒”除“害”,一切不安全因素都难逃“法眼”。为矿井安全生产默默守护、无私奉献,他们就是有煤海“侦察兵”之称的燕龛公司程庄煤矿通风队瓦检荆海鹏班。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瓦检班的成员个个都是“铁脚板”。用班长荊海鹏的话说:“煤矿生产,机电先行,瓦解为天。矿井的安全是我们用脚跑出来的,我们个个都是‘神行太保土行孙’。”
瓦斯检查员是个苦活儿、累活儿,但更是关键活儿、要紧活儿,每天需要检查多处瓦斯点、排查井下各类通风设施,每名瓦检员平均每天要走25000多步,体力消耗惊人。但瓦检班成员从未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声累。顽强的作风来自于刻苦磨砺,得益于“养兵千日”。瓦检班常态化开展的劳动竞赛,比的就是同样的距离,谁用的时间最短、谁检测的数据最准!良好的竞赛机制,不仅练出了瓦检员一双“铁脚板”,还练出了一副“铁肩膀”。
没有比手更硬的针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瓦检班更新设备后,职工对瓦检设备不熟悉,经常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漏项。
为了尽快练就一身功夫,作为兵头将尾的班长荊海鹏以身作则,带领班组成员,利用每天班后时间,苦练规范性操作流程。面对枯燥、重复、单调的练习,不厌其烦,咬牙坚持。就这样,好身手在一次次重复中逐渐练成。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一次集中探讨时,小刘提出编一个顺口溜来解决操作遗漏项问题。荊班长眼前一亮,拉着他的手说:“这个方法好,那你就先编几句试试?”在这些“臭皮匠”的摸索下,创新提出了“42343”瓦斯检查操作法,即“四查二验三清零四检测三告知”。此操作法不仅便于瓦检员记忆,又有效规范了瓦检员操作流程。
2023 年4 月16 日,瓦检员在综采工作面发现上隅角瓦斯超限后,果断让工作面作业人员立即撤出,并向矿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报告,指挥中心随即派人下井处置。过硬的功夫,果断的处置,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
在采掘工作面,为了能及时准确调节通风系统,瓦检员紧盯现场,在井下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保障了贯通地点通风的安全可靠。
瓦斯检查员不仅要有一颗绣花的心,还要有一双绣花的手。针线是每一名瓦检员工具包里的标配。在巡查的路途中经常会发现风筒有破口,他们便充当起了“缝纫工”,及时进行修补,有效减少风筒漏风。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随着智能化矿井建设步伐的推进,争创学习型班组,争作知识型员工蔚然成风,瓦检班组不断创新培训模式,积极推行老带新、熟带生、骨干带一般等传帮带活动,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班长荊海鹏拓宽思路,创新理念,让每一个细胞“活”起来、“亮”起来、“强”起来。与其他工种不同的是,瓦检员需要一个人穿梭在井下工作面、通风口、变电室、水泵房等多个地方。一身矿工服、一个瓦检仪、一个记录本,成为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
瓦检班狠抓安全生产,不仅仅在于健全规章制度,也是为了增强全员安全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班组营造优势互补的学习氛围,老师傅传授新工人工作实践经验,新工人帮助老师傅提高文化理论知识,互相帮助,共同提高。骨干与新学员师徒,认真传授业务技能。通过“传、帮、带”,整个班组的学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产生了质的飞跃。
“交给我们!请公司放心!”这就是燕龛公司程庄煤矿通风队瓦检班人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