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备制造集团铁运公司寺河车站机务工区负责寺河矿煤炭铁路运输的机车运用和检修保养工作。他们坚持以“136”安全管理模式为统领,发挥安全文化的引领作用,持续推进“三基”建设,加强精细化管理,压实责任,狠抓落实,实现安全事故为“零”的目标,为矿区铁路安全高效运输提供了可靠保障。
制度为先 推动班组管理“规范化”
寺河车站机务工区以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为契机,及时修订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做实“三基”工作,抓细“六型”班组建设工作。根据机车乘务员工作性质和特点,建立完善《乘务员岗位责任制》,细化《机务工区管理标准》,包括作业前准备、作业中事项、机车维护保养、安全生产运行、精神文明管理等5大项、90余个细节小项,重点开展立标对标工作,确保各项制度、标准和规范落实到位。
通过岗位达标促进班组管理“提档升级”,班组长充分发挥现场监管、指导作用,做到检查整治常态化、目标考核有效兑现。对作业过程不合格、工作标准不落实等问题,及时发现纠正,并抓好结果复检,形成“闭环”管理,实现全员“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放心人”,确保各作业环节无缝衔接、运输生产安全高效。
安全为要 建设“本质安全型”班组
该工区牢固树立“两个至上”安全理念,以“136”安全管理模式为统领,抓好“双预控”工作,重点管控习惯性违章,加强反“三违”管理,注重全员、全过程、全岗位的安全监督和检查,强化绩效考核,严防事故发生。
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回头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好“周结月析”,一周一总结找差距,一月一分析保安全、提效率;结合“班前预想”“五想五不干”“安全手指口述确认法”“自保、互保、联保”制度,推广运用“班中提醒”工作法,确保乘务员更准确、更全面地把控每一个作业环节,真正地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次操纵中;规范行车作业标准,在联控用语、作业流程、受控记录等方面,做到“标准统一、步调一致”,在现场操作中严格执行、标准操作,确保运输生产安全。
学习为基 打造队伍建设“新引擎”
该工区坚持每日一题、每月一考、班前会问答等形式,采取“师带徒、一帮一”的培训方式,加强学习培训工作。利用“手机微学平台”,登录进行在线学习和模拟考试,实现日常“学习、培训、考试”自主化。多次开展现场处置方案演练,查找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方案,细化措施,进一步增强了职工风险防范意识和现场处置能力。
认真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每班班前会组织职工学习观看案例警示教育片,每月进行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现身说法,全面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现场隐患辨识能力,切实增强安全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超前性。
积极开展班组课堂、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通过专业指导、强化训练,选拔优秀青工参加公司、行业技能竞赛,营造浓厚的“比、学、赶、帮、超”氛围,乘务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进一步提升。
创新驱动 按下提质增效“快进键”
寺河车站运输生产任务繁重,24小时装车不间断。为提升机车运行的安全系数和运输生产效率,班组长带领员工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五小”活动,围绕安全生产、运输提效等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设备维护、检修、改进等方面的多个课题项目在公司“五小”成果评审中获奖。
设计加装机车主发轴承温度测量仪,司机在司机室随时监测主发轴承的温度,从而判断主发轴承的运转情况,防止主发轴承的烧损和机车故障扩大,保证机车安全高效运行。《DF5B型机车副司机侧电子速度表》《内燃机车NPT5型空气压缩机放油堵改造升级》等“五小”成果的推广应用,既提升了机车运行的安全系数,又为增收节支、提质增效起到了积极作用。